-
04月28日
-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在激烈的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省政府近日印发的《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大,含金量高,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增添了强劲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目前,我省入选全国首批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省,拥有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墨子号”上天、“京沪干线”贯通等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政策从我省科技创新的实际出发,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等方面给予支持,具有明确的导向性。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充分发挥安徽作为科教大省的创新综合优势,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要以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会同中国科学院积极创建国家量子信息实验室并将其作为科技创新“一号工程”,把推进江汽与德国大众合作作为先进制造业发展 “一号工程”,扎实推进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要用好、用足、用活科技创新“新十条”,敢于在原始创新上“亮剑”,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全力构建涵盖“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的全链条式创新体系。要瞄准重大创新平台,大力建设科技研发创新平台、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的“三级跳”。要以产业需求为目标,做好各类服务,强化创新要素协同集成,构建充满活力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全链条跟进的创新平台支撑体系、全生命周期的创新金融支撑体系、全要素服务的创新政策支撑体系。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还要将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结合起来,坚持两个轮子一起转。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破除阻碍科技创新的条条框框,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 人民对健康生命、优质生活、良好环境、安全宜居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工作正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由服务“小众”向服务“大众”的转变。这是科技日报记者今天从武汉召开的“2017年全国社发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感受到的。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徐南平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他说,过去的一年,我国在社会发展领域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与此同时,与科技创新“三步走”战略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海洋、资源、公共安全等重要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处于领跑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相对较少;世界一流的创新主体,以及顶尖科学家和创新型企业家还远远不够,区域之间创新发展不平衡,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亟待增强。《“十三五”国家社会发展科技创新规划》已经发布实施,确定了六大重点任务。编制发布了资源、环境、海洋、公共安全等12个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形成了“1+12”的国家社会发展科技创新规划体系。为顺应改革后的科技计划管理要求,科技部与国务院相关部门建立了科卫、科环、科资、科海、防灾减灾科研协同工作机制;在海洋研发方面建立军民融合统筹协调机制;依托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积极推进科技部与部门、地方和专家协同创新,形成全国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工作“一盘棋”格局。据悉,在“十三五”期间将创建10个左右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多年来,我国分别从支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角度布局建设了一批创新高地,但总体来看,创新对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支撑和引领能力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短板。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将成为社会民生发展科技创新领域新的战略高地,科技部与有关部门将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使其对内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对外提供中国经验。
本文地址:广安敏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http://www.lqdjzs.com/a/minxuekeji/20170428/60.html